孩子成長的過程總是讓父母放不下心,隨著口腔保健意識抬頭,在牙齒的部分也漸漸受到許多家長的注意,若是齒列東倒西歪,不僅容易影響到食物咀嚼、講話發音等功能,在現今越來越注重美感的年代,還可能會影響自信心,導致小朋友在社交關係上沒那麼順利;然而,即便父母們再怎麼細心留意,牙齒還是可能因為先天因素的關係影響到整體齒列的發育,因而產生咬合不正的問題,但許多家長會擔心小小年紀就做矯正會不會太早?事實上,Dr.Smile CC張銘津矯正醫師建議,應把握孩童矯正的黃金時期,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習慣,建立自信心。
兒童的牙齒發育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,分別為乳牙期、混和齒列期以及恆牙齒列期,乳牙期大約落在6~8歲之間,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咬合動作尚未穩定,恆牙也寥寥無幾,由於之後還會進行換牙,因此應該將重點放在維持乳牙的健康及口腔習慣的養成,除了小心蛀牙之外,也要避免孩子因吸手指、以口呼吸等不良習慣,影響到齒列的發育;接著是8~12歲的混和齒列期,在這個階段正值新舊牙齒更替的時間,乳牙逐漸褪去,恆牙開始萌發,這個時候也就是所謂的「矯正黃金時期」,此時不僅牙齒移動速度快,且骨頭尚未發育完成,在調整上也比較容易,因此在矯正上大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若是發現孩子有齒列凌亂、咬合不正、暴牙或戽斗的情形,建議可以在這個階段尋找專業醫師做矯正評估;最後是12~18歲的恆牙齒列期,到了這個時候換牙的過程差不多結束了,這時的矯正效率雖不及黃金齒列期來的高,且孩子也開始對外表感到在意,通常會比較容易溝通,也較能配合治療,因此可以把握最後的青春期快速成長階段做矯正,一般來說還是能夠得到不錯的療程效果。
當然,相信家長們不免會擔心孩子若是太早做矯正,會不會對口腔造成負面影響,是不是等大一點牙齒穩定後再矯正比較保險呢?實際上早期矯正除了能夠達到更好的治療效率外,更重要的是能夠減少因咬合不正造成的生理及心理問題,齒列凌亂大多會伴隨著牙齒交疊或擁擠的狀況,在清潔死角增加下,容易堆積食物殘渣及孳生細菌,大幅增加蛀牙及其他口腔病變的機率,日後又得花更多心力進行治療;此外,若是小朋友一直都是使用不正確的方式在說話及咬合,不僅食物無法被充分的磨碎,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,還可能導致臉部歪斜的狀況,加上發音不準及滿口亂牙等問題,連帶對孩子的自信心及人際社交都有不良影響,為了讓孩子有段健康快樂的成長過程,建議家長們還是要隨時注意小朋友的齒列狀況,並把握時間進行治療,畢竟黃金矯正期只有一次,錯過可就沒辦法重來了。
雖然小朋友能夠透過早期矯正進行齒列的調整,但同樣的這時小朋友心智尚未成熟,對於佩戴矯正器及回診可能也較為排斥,所以家長還是要適時從旁協助,除了教導正確的佩戴方式及日常清潔保養之外,張銘津醫師提醒,矯正後一定要確保孩子按時佩戴維持器,避免因舌頭或口腔肌肉的推擠而使牙齒再次移位。張醫師的專業技術和細心關懷,將幫助孩子順利完成療程,擁有整齊健康的牙齒,讓成長過程更加順利。